
l 個人簡介
張文靈: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在讀研究生、會計學碩。
l 問答環節
考研:一個更好的平台
張文靈校友坦言:“大一大二沒有想過考研。”她之所以萌生考研的想法,是因為大三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的時候,見識到了很多優秀的人,從而思考:要怎樣才能到達一個更好的平台?她對自己的追問使她走向了那個心目中更好的平台:考研。在她看來,考研并不會耽誤自己以後的工作,相反,考研能讓我們有更多的成長機會:在本科階段是在學習課本上的知識,而在研究生階段我們能夠真正去運用那些知識并實踐。“考研給我們一個平台真正去做與自己專業能力相關的事情,能讓我們對以前在課本上學過的東西得到親身的實踐,讓我們有更深入的了解。比如說與導師一起做跟政府合作的項目;就算是找兼職,也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是真正在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做的。”張文靈校友如是說道。
趁着自己還年輕
然而,張文靈校友的考研之路也并非我們所想象的那麼順利。實習的經曆讓張文靈校友尋找考研的平台,并加入了當年的考研隊伍。她考上了當年的研究生,但不是在理想的廣外。當時,父母和老師都勸她去調劑的那所高校讀研,但是,她沒有。“放棄的時候的堅持比其他的堅持更難。”她說,“就好比你中了100萬大獎,你卻要把它丢掉,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。” 她放棄調劑,從頭再來,對此,她的解釋是:趁年輕。本科遷就了一次,這一次,不想再遷就父母的意見。為了遇見更優秀的人,張文靈校友在當時學院信息較為閉塞、沒有上一屆同學考研的前例,沒有複習指導的情況下,一個人摸索着前進,終于,在第二次,如願考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。回憶自己的考研路,張文靈校友用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:收集信息的能力真的很重要,不僅如此,要學會用自己的能力去收集信息。那麼,既然考研路如此艱難,你曾想過要放棄麼?她的回答還是那句:趁年輕。“可能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,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一直走下去,不會去考慮(考不上的)後果。趁着自己還年輕。”
讓自己更優秀
為了遇見更優秀的人,她努力進入更好的平台;遇見了更優秀的人,就一定會遇見一片更廣闊的天空。在廣外,除了遇見來自其他學校的優秀的人,張文靈校友告訴我們她也遇見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、工作方式,邂逅了更多的名校資源,比如講座,比如大學城裡的大學生資源,比如校園招聘會上的四大和500強。作為優秀畢業生,張文靈校友對學院提出一些建議:希望我們學校也能多開一些講座,或者座談會、研讨會,多提供一些這樣的資源給我們南方學子。
優秀需要沉澱
為了遇見更優秀的人,也要先沉澱自己,讓自己優秀起來。張文靈校友考取了研究生,她說:“(考研)我也在做一種嘗試。”坦承對于會計類專業,考證+經驗 > 考研,讀研隻是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考各類會計相關證書。但張文靈同學也強調,考研能夠接觸更多更優秀的人。
被問及對會計系學弟學妹的建議,張文靈校友認為,無論畢業以後是就業還是要深造,都應該學好專業知識;多考一些證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,多一個證,我們在面試時就能多一分優勢,多一分競争力。
同時,張文靈校友也說,如果有意向考研,也不必在大一大二過早準備而閉塞自己,多與老師接觸和交流,隻要是向上的東西老師都樂意分享,我們從中還可以接觸到一些新的思維,得到實用有效的建議。而合理的複習備考時間應在考研當年的2或3月份開始。
對于能夠進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這件事,“是因為剛好遇上德勤急需人手的時候,”她說。“很多很好的企業都是要自己去嘗試的。多嘗試,總會有機會。”很多時候,嘗試,也是一種積澱。
因為優秀的人有獨立的思考,所以優秀的人才能遇見更優秀的人。
張文靈校友侃侃而談,采訪接近尾聲,她還不忘提醒我們:多看書。互聯網時代的我們,思維極易跟着别人走,因為媒體不可避免地都會帶有自己的偏向。而看書,能使我們的思維能夠沉澱下來,給我們一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,讓我們更有主見,有自己的思考。我們學院的圖書館有很多很好的資源,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,不要白白浪費它們。
陌上花開緩緩歸
重回大山,張文靈校友很是感慨:“感覺(時光隧道)它是連接我大學四年與研究生三年的一段路,進山與出山,所有的歡樂與感動、心酸和委屈,都在裡面……”而我,看到的是她走出時光隧道時的堅定,卻步履輕盈,走出“陌上花開緩緩歸”的優雅與從容。因為,她遇見了更多更優秀的人。
